在经济危机的阴云不断聚集的时候,这个世界最需要的就是建立在互信基础之上的信心。
眼下的美国经济,正在出现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严重衰退。困难当头,华盛顿近期出现了不少杂音,先是有官员将金融危机原因的大帽子扣给了中国,而后又有官员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行损害了中美之间的互信,也让世界舆论十分担忧。
从中美关系的历史经验看,每当美国总统换届,总会经历一个从波折走向稳定的阶段。华盛顿前些日子释放出的杂音,会不会意味着奥巴马上任后会重走老路呢?尤其是在全球经济期盼复苏之光的关键时刻,中美这两个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动机”的大国之间一旦发生贸易战、汇率战,那可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但是,不少西方媒体也看到,建交30年来,中美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华盛顿施压的效果是有限的,其强硬调门决不会使北京动摇。法新社的报道说,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额外压力,在奥巴马执政期间美中关系会再度出现紧张,但是两国很有可能共同消除分歧。
杂音出现后,美国众议院美中工作组主席科克表示,奥巴马总统将会向中国领导人表明,华盛顿无意同中国开展货币“汇率战”。随后,奥巴马总统在与胡锦涛主席的通话中也明确表示,美国政府愿同中方共同努力,发展更加积极、更富有建设性的美中关系。
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又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双边关系中出现摩擦和波折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关键在于,双方是否能够摆脱短视的局限,从深刻认识对方核心利益入手,从互利共赢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高度来把握这一关系。
从长远看,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又是现有世界秩序的主导者,而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正走在复兴之路上的大国,中美倘若能够战胜由差别与不同导致的不信任,学会在国际体系中作为公平的伙伴相处,就可以为世界的未来开创出一条崭新的和平共处的成功之路。
从近期看,中美两国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已经超越双边,越来越多地具有了多边性和全球性。中美两国作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如果能够携起手来,通过合作而不断增进互信,解决问题,就可以形成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
2009年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将是新生的一年。走向新生,必须勇敢面对挑战,赢得挑战。30年来,中美关系正是在应对各种挑战的考验中不断前行的,这一次又遇上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挑战各不相同,但人们应对挑战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