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买高价房就是“爱国”吗

转载 2009-01-23 《重庆日报》
[导读] 最近官员、专家们关于楼市的一些声音引来坊间的一片热议,1月17日,在上海市“两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俞正声说“房价不能高,不能再涨了”。此前,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也说,政府不为高价房托市。而合肥市规划局局长王爱华在当地电视台一直播节目中喊出“买房就是爱国”的口号。知名的“挺楼市”专家赵晓教授,也大声呼吁:“现在买房,就是爱国”。爱国可是每个公民都应该的行为,咱炎黄子孙更是具有这样的光荣
    最近官员、专家们关于楼市的一些声音引来坊间的一片热议,1月17日,在上海市“两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俞正声说“房价不能高,不能再涨了”。此前,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也说,政府不为高价房托市。而合肥市规划局局长王爱华在当地电视台一直播节目中喊出“买房就是爱国”的口号。知名的“挺楼市”专家赵晓教授,也大声呼吁:“现在买房,就是爱国”。

  爱国可是每个公民都应该的行为,咱炎黄子孙更是具有这样的光荣传统。既然官员和学者已把买房上升到了这一神圣的高度,咱广大百姓岂敢不积极响应。但买房是要以不菲的“银子”作后盾的。如今的房价用一句电影对白来形容:高,实在是高。高到了市委书记都认为,不能高,不能再涨的地步;高到了市长公开表示,政府决不为高房价托市的“高度”,这让百姓怎么去“爱国”?当然在开发商看来,现在房价还不够高,希望“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前不久,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就发表了让很多充满期待的购房者,感到一阵阵寒意的“高见”:“2008年后,北京的房价不仅会涨,而且可能涨得更快。”

  一方面是广大“房奴”们对高房价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开发商和一些专家甚至官员认为,房价还不够高。特别是在当前“拉动内需”的热潮中,一些地方出台了救房市的举措,其中最大的误读,就是把“救房市”变成了“救高房价”。前不久,南京不是有一个区房产局长叫嚷,要对降低房价的开发商进行查处吗。

  如此的高房价,让囊中羞涩的广大群众,欲“爱国”而不能,也使得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受到严重的制约。我相信,绝大多数同胞的拳拳爱国情,绝不比开发商们差,怎么就只单方面地要“买方”要有“爱国心”,而开发商就不拿出支持同胞“爱国”之举的行动———把房价降到广大购房者能够承受的“爱国价”水平呢?

  其实国人并不缺买房的意愿和需求。要是有足够的“银子”,即使不上升到“爱国”的“高度”,也会“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开发商和某些专家不能把民众当傻瓜,他们绝不会听了“爱国”高论,就赶紧去买“爱国房”。因为,对大多数老百姓而言,买房是一辈子的大事,往往要砸上一辈子的积蓄,而且透支未来。很多工薪族面对已“成千上万”的房价,再看看自己可怜的钱包,只有“一声叹息”的份。

  当前,全国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楼市处于一个微妙时期,从房价上说,处在涨跌僵持阶段;从宏观经济上看,启动楼市拉动内需是否就应该维护高房价,也在激烈争论中。这就造成了两种声音:一边是百姓要求降低房价、挤楼市泡沫的呼声此起彼伏;另一边,开发商利益集团利用种种手段,裹挟地方政府出台维持楼市暴利的政策。

  让百姓欣慰的是,终于看到了京沪两地书记、市长的明确表态了。俞正声仔细为在上海工作的年轻人算了一笔账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买不起啊!”郭金龙则说:“一个月的工资买不了一平米的房子,我当然不爱你!”书记、市长确实说出了百姓的心里话,充分体现了民意。

  有了这样的共识,就会有让老百姓拥护的措施。北京市已要求加快发展存量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目前北京房市均价已经达到12000元/平方米,中心城区房价则达到2至3万元/平方米,这个价格是很多购房者无法承受的。北京市副市长陈刚表示,政府不会为了消化这些存量房去鼓励居民消费,而是通过建设保障房在发展中调整北京房价。这才是受到老百姓欢迎的实在举措,这才能有效的拉动内需,让百姓更加爱国。
责任编辑:caosongbing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