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算好“人均”账

转载 2009-01-13 《江西日报》
[导读] “我希望有一天,当我问到人均概念时,你们能脱口而出!”日前,一位领导同志批评某些地方官不算“人均”账。笔者认为,强调“人均”概念,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问题,而是一种新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理念。 时下,有些基层干部一说到“总量”概念,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讲到“人均”概念,却含糊不清,闪烁其词。为何?因为在他们心中,总量是成绩,是“脸面”,应大讲特讲,而“人均”往往是“短柄”、是不足,于是少讲或不
  “我希望有一天,当我问到人均概念时,你们能脱口而出!”日前,一位领导同志批评某些地方官不算“人均”账。笔者认为,强调“人均”概念,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问题,而是一种新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理念。

  时下,有些基层干部一说到“总量”概念,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讲到“人均”概念,却含糊不清,闪烁其词。为何?因为在他们心中,总量是成绩,是“脸面”,应大讲特讲,而“人均”往往是“短柄”、是不足,于是少讲或不讲。不难看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的总量上去了,百姓却不买账,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富了财政、穷了百姓”等不正常现象。这既暴露出一些官员在政绩追求上的误区,也说明了改革干部考核指标势在必行。

  只讲经济总量,不算“人均”细账,必然使得一些领导干部摸不清百姓的“家底”,对问题的真实情况缺乏准确判断,导致在决策时盲目贪大求快、急功近利,迷失发展方向,部分困难群体生活的艰辛有可能被掩盖了。“人均”账算得好,就能算出清醒和责任,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更深刻地反思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问题,从而抢抓机遇,转变发展思路,不断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着力改善民生,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带给百姓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才是我们追求的科学发展的新境界。

责任编辑:caosongbing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