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注重民生要“有信而立”

转载 2009-01-07 《新华日报》
[导读] 据报载,南方某县在总结2008年工作时,把民生改善当作最大亮点。县领导在讲话中说:“无核荔枝是我们的名牌产品,对增加农民收入贡献很大,我听说现在市场价格是每斤28元,我们要加大品牌支持力度,把价格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奇怪——台下没有鼓掌声,而是嗡嗡的议论。原来,该县产的无核荔枝每斤市价不到20元,农民和厂家都在亏本维持。县领导关注市场价格值得赞许,遗憾的是他掌握的数据失真了。眼下,各地都在召开“
    据报载,南方某县在总结2008年工作时,把民生改善当作最大亮点。县领导在讲话中说:“无核荔枝是我们的名牌产品,对增加农民收入贡献很大,我听说现在市场价格是每斤28元,我们要加大品牌支持力度,把价格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

  奇怪——台下没有鼓掌声,而是嗡嗡的议论。原来,该县产的无核荔枝每斤市价不到20元,农民和厂家都在亏本维持。县领导关注市场价格值得赞许,遗憾的是他掌握的数据失真了。

  眼下,各地都在召开“两会”,代表和委员们将群众呼声集中反映,就业、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交通等问题,都有待完善解决。政府工作报告里,都把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并提出改善民生的若干实事。

  应该说,随着各项民生实事的实施,老百姓的生活的确得到很大改善。像我省实施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工程、辽西北饮水解困工程等,都取得扎实成效,让困难群众切实享受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成果。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政绩观”,没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民生工程就会变味,就会走样,闹出如那位县领导一样的“黑色幽默”。

  民生工程一忌“实功虚做”。老百姓反映上来的问题,大多是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往往也是很难解决的问题,不经过认真调研,不花费一番气力,是很难办好的。少数领导干部只抓“宏观”,不屑“微观”;只求结果,不问过程,不经过调查研究就仓促决策,开几个会议就当部署,然后坐等年终“收成”。这样做工作,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却是“抓空”,轻则流于形式,重则劳民伤财。

  民生工程二忌“贪求谬赏”。唐朝宰相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不能谬赏”,否则贻害无穷。民生工程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这是党和政府的职责所在,属于分内工作。一个地区的民生得到较大改善,是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褒奖和肯定,但如果为了追求政绩而伪造“政绩”,那就另当别论了。君不见,有的地方宣称实现“村村通油路”,可老百姓出门照样坑凹泥泞;有的地方自夸解决农民看病难,实际是弄间民房、挂个牌子,找个游医临时坐诊。种种作为,不是“求谬赏”又是什么?

  说到这里,想起《晋书·惠帝纪》记载的一则典故。天下因为战乱频仍,田地都荒芜了,老百姓因没有粮食吃而饿死了很多人,有人向晋惠帝报告这件事情,惠帝惊讶地说:“百姓没有粮食吃,何不食肉糜?”对呀,吃肉一样能填饱肚子啊!但是,肉从哪里来,他是不管的。

  这则故事今天看来堪称笑话,但“民无信不立”的道理却是古今相同的。领导干部只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其言行才能经得起颠扑和考验,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责任编辑:caosongbing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