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也要想想“不做什么”

转载 2008-12-29 《解放军报》
[导读] 对于新年度工作,领导干部考虑最多的是打算“做什么”,比如,办多少件实事、解多少个难题等,而对“不做什么”想得很少。做,是成事之基;不做,将一事无成。这是简单的常识。但是,如果“做什么”变成了跟风和盲从,变成了唯政绩为上,不顾单位实际,不管客观规律,那么,效果就会适得其反。这种事情做得越多,对单位建设的消极影响就越大,对基层工作的干扰就越大。因此,做也不是绝对的,在考虑“做什么”的同时,也得冷静思
  对于新年度工作,领导干部考虑最多的是打算“做什么”,比如,办多少件实事、解多少个难题等,而对“不做什么”想得很少。

  做,是成事之基;不做,将一事无成。这是简单的常识。但是,如果“做什么”变成了跟风和盲从,变成了唯政绩为上,不顾单位实际,不管客观规律,那么,效果就会适得其反。这种事情做得越多,对单位建设的消极影响就越大,对基层工作的干扰就越大。因此,做也不是绝对的,在考虑“做什么”的同时,也得冷静思考“不做什么”。

  “不做什么”并不代表消极应付,更不代表无所作为,而是不做那些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甚至有害无益的事。比如,有损战斗力提高的事,影响单位科学发展的事,导致基层忙乱的事,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的事,等等。正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朱清时卸任时,对自己任职十年的评价:“我对科大的贡献,不是做了什么,而是没有做什么。”在他担任校长期间,科大不建豪华楼、不建新园区、不刮下海风、不扩大招生,做到了不跟风、不盲从。

  “不做什么”的背后,其实是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其标准就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领导干部难免会有快出政绩、多出政绩、出大政绩的冲动,不遏制这种冲动,就可能做一些不该做的决策,立一些不该立的项目,定一些不该定的措施。科学发展观像一副清醒剂,可以冷却发热的头脑;像一个校正仪,可以校正行为的偏差。如果一个领导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认识模糊,说明科学发展观还没有在他头脑中扎下根。

  “不做什么”需要勇气和魄力。很多时候,对领导干部政绩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就是看他“做了什么”。而少数同志总结工作、汇报工作谈到自己的政绩时,也是想方设法罗列自己“做了什么”。一些有看头、得彩头的事自己不跟着做,到年底就可能没说头、没写头。因此,没有勇气和魄力,没有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不做什么”是很难做到的。朱校长的“没有做什么”,恰恰是做了很多人不敢做、不愿做的事情。新年来临之际,领导干部不妨给自己加道“紧箍咒”: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事情坚决不做。

  (作者单位:山东省军区司令部)
责任编辑:caosongbing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