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就是路
转载 2008-12-24
《贵州日报》
[导读] 我省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外出务工人员多,劳务收入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安顺农信社在如何抓好服务中心建设,增强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支持安顺劳务经济发展方面的做法给人以启发,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探索。启示一:矛盾与杠杆一是外出务工人口占比高与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占比低之间的矛盾。据相关部门数据显示,2007年底该市外出务工人员达50万人左右,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9.23%,目前受金融风暴影响,农
我省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外出务工人员多,劳务收入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安顺农信社在如何抓好服务中心建设,增强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支持安顺劳务经济发展方面的做法给人以启发,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探索。
启示一:矛盾与杠杆
一是外出务工人口占比高与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占比低之间的矛盾。据相关部门数据显示,2007年底该市外出务工人员达50万人左右,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9.23%,目前受金融风暴影响,农民工返乡人员逐渐增多,2008年10月底在外人员约39万人,在全市农村总人口中仍占相当大的比例,按贵州省外出务工人员年收入平均水平5000元-7000元计算,全市外出务工人员每年收入仍相当可观。但据统计,今年1至11月,全市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农村信用社汇款127865万人(次),通过农村信用社汇款金额仅38890万元,外出务工收入对农村信用社而言,仍然有着巨大的挖掘潜力。
二是打工地域分布集中与建档不力之间的矛盾。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该市外出务工人数39.38%集中在浙江,25.57%集中在广东,8.5%集中在云南,6.5%集中在福建,4.63%集中在江苏,其余15.42%分布省内及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但通过调查,全市农村信用社大部分基层网点对当地外出务工情况不掌握,心中无数,档案建立不完善,所建台帐只起到统计汇款数的作用,对当地有多少人外出务工,其中有多少通过农村信用社汇款、有多少尚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心中无数,对汇款人在何处务工、每年平均汇入家中多少金额、多长时间汇一次款等无从了解。
三是农民外出务工季节性强与宣传不到位之间的矛盾。每年春夏两季是农民外出打工的高峰期,秋冬农忙及春节期间是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时机,但仅凭在春节期间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宣传,未抓住农民外出打工的高峰时机进行宣传,未利用好政府相关部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时机进行培训宣传,仍有不少农民工对如何使用非现金结算手段,知道得不多,有的虽然知道,但不知如何操作,致使携带大量现金返乡现象比比皆是,非常不安全。
四是务工人员金融需求多与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功能弱之间的矛盾。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工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逐步由简单的路费需求向外出创业、回乡创业等需求转变。但是由于目前我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功能较弱、部分联社领导重视不够,基层网点落实不到位、农民工人多面广、近期的创业扶持贷款办法又是新近出台等原因,未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启示二:困难与出路
全国有名的劳务经济发展大市河南信阳市市委书记刘怀谦曾针对本市劳务经济发展情况说过一句话,他说:“困难,困难,困在家中就是难;出路,出路,走出去就是路。”
目前我省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劳务经济发展上的困难在哪里?从安顺市现状来看,我们认为主要有几方面:
从发展环境上看。一是市、县、乡各级对劳务经济重视力度不够,该市虽已建立了80余个乡镇劳动保障所,但功能尚不完善,不够系统、规范,信息化建设的滞后,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没有营造出良好的发展氛围,劳务经济还没有成为像安顺这样一个贫困农业市的支柱产业;二是今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减少,出口生产企业订单减少,企业遭遇困难,不得不裁减用工,其中大部分是农民工。由于城市生活费用较高,被解雇的农民工多数选择返乡,农民工外出人数也开始下降,使劳务经济创收在一定程度也有所减弱。
从农民工自身来看,农民工收入不稳定,居无定所,流动性强、跨区域多等,加之由于农村信用社信贷品种单一,在外基本上依赖自身劳动力资源来完成财富积累,依靠外地金融支持获得发展的机会还很有限。
从农村信用社现状来看。我省农信社还没有参加“农信银”个人账户通存通兑业务,信合卡功能只能取不能存,汇款渠道不畅,汇款单填写复杂,为农民工在外带来一些不便,在他们对大部分农民工代表的调查中,很多农民工表示汇款还是愿意选择邮政和工、农、建行,因为这些银行都实现了全国同存通兑,而农信社仍存在这一块“短板”。
种种困难的存在,致使他们在充分发挥服务中心作用,大力支持劳务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但是,只要我们正视存在的困难,积极创新,大胆走出去,就有一条新的出路。市场总是会回馈勤奋者的!(作者 靖晓燕 靳斯慰)
责任编辑:caosong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