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小岗村搞包产到户时,安徽省委书记万里与一位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干部发生过一场争论。
干部:包产到户,不同于田间管理责任制,没有统一经营,不符合“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性质,不宜普遍推广。
万里:包产到户,是群众要求。群众不过是为了吃饱肚子,有什么不符合社会主义的,为什么不可行?
干部:它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不是走共同富裕道路。
万里:“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你要什么?
干部:我要“社会主义”!
万里:我要群众!
“我要群众!”掷地有声,立地生根,它不仅道出了共产党人的宗旨,道出了社会主义的目标,更让人深思的是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
在共产党的心中,人民群众最重。党奉行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党工作的作风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办事的要求是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社会主义能给人民带来实惠;离开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只能是假社会主义,和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万里所说的“我要群众”,实质上就是“要真正的社会主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是我们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放思想虽然会面对许多具体问题,但一切为了群众是其中的灵魂,是终极目标。有这个前提,解放思想就会有识见,有勇气,有办法,有效果。反之,不是红花热闹,便是猎奇出彩,甚而走上歧路。
解放思想是观念的变化。作为党员干部,要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识见,但这个识见应符合群众的意愿,顺应群众的期待。想当初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是生活逼出来的,也是创举,几级领导也拿不准,但实地一察看,实地一倾听,不能不支持。这个勇气是谁给的?是群众给的。只有把群众的利益、群众的安危冷暖、群众的期望装在心里,想的说的做的,以此为念,以此为据,以此为荣,才会敢于直面种种非议,敢于冲破重重阻力。反之,如果没有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将个人进退得失放在首位,那就会谨小慎微,为保位而求保险,图安逸而生惰性;或者走向另一面,刮虚风烧虚火,赶浪头出风头,急功近利,损害群众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30年改革开放实践,我们实行的政策,有很多都是从基层和群众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人民群众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最能发现问题,最能发明创造,最有发言权,只有在凝聚群众智慧中解放思想,用群众评判推进解放思想,我们的思想解放才有群众基础,开放发展才有社会合力,加快发展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解放思想为群众,在群众中解放思想,是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新时期进一步解放思想,“我要群众”,是时刻不能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