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木匠的“骗子定律”应令领导干部自省
转载 2008-11-19
李忠志
《河北日报》
[导读] 化名“郑泽”的“假港商”王细牛,本是湖北省黄梅县龙感湖农场的木工,当地人都叫他“王木匠”。一个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木匠,数年间在宁夏、内蒙古等地呼风唤雨,用近似“空手套白狼”的方式骗走17.58亿元,并留下一堆烂摊子。当地政府不得不为这一切收拾残局。(见昨日报道)有网友说,王木匠的行骗经历可以让冯小刚拍喜剧了,连剧本都不用写,直接拍出来就很搞笑。也有人说,王木匠的骗术比赵本山小品里的“大忽悠”还技
化名“郑泽”的“假港商”王细牛,本是湖北省黄梅县龙感湖农场的木工,当地人都叫他“王木匠”。一个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木匠,数年间在宁夏、内蒙古等地呼风唤雨,用近似“空手套白狼”的方式骗走17.58亿元,并留下一堆烂摊子。当地政府不得不为这一切收拾残局。(见昨日报道)
有网友说,王木匠的行骗经历可以让冯小刚拍喜剧了,连剧本都不用写,直接拍出来就很搞笑。也有人说,王木匠的骗术比赵本山小品里的“大忽悠”还技高一筹,“大忽悠”能把正的忽悠斜了,能把腿好的忽悠瘸了,而这个王木匠不但能忽悠得大小企业损失惨重,忽悠得大小官员晕头转向,就连建成才4年的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指挥大楼也被他“忽悠”平了。
神话破灭,“港商”现出原形,王木匠终于锒铛入狱。但这出闹剧应让我们反思。如果说一个骗子只靠两片嘴行骗,顶多也是“忽悠”一下“范厨师”之类的小人物。但王木匠的行骗对象不是这些人,其受害者不是身经商场百战的企业家,就是权重一方的政府官员。这个骗子的不简单之处就在于他总结出了“骗子定律”。王木匠说:“阿基米德说过,如果给他一个支点,他能撬动地球。我的定律是:抓住一个政府领导的弱点,我就能搅动一座城市。”
王木匠的闹剧并非他一个人的“独角戏”。一个子虚乌有的“港商”,要想证明他的身份,几个电话或许就可以办到,为什么银行、企业家、民众会对这个骗子深信不疑,进而乖乖地把钱送上门呢?王木匠的秘诀是先“拿下”政府官员,让官员成为他行骗的道具。当王木匠成为政府官员的座上宾,人们的警惕心理就小多了。比如,呼市炸掉市公安局指挥大楼后,社会上响起一片“假港商”“大骗子”的质疑声,许多已经中标的建筑企业开始退却。王木匠请建筑施工单位领导吃饭,邀请当地一位领导出面作陪。席间,这位领导拍着王木匠的肩膀说:“小郑(王木匠当时叫郑泽)是很有实力的啊,你们怕什么?”领导一句话,又让这个骗子骗了两亿多。
一些领导干部为什么会成为骗子的道具?依照王木匠的“骗子定律”,他们被骗子抓住了弱点。某些政府官员最大的弱点在于患有“政绩饥渴症”。为了追求GDP,他们热衷于拉大投资、上大项目、出大政绩。这种浮躁心理为王木匠大施骗术打开了方便之门。王木匠幻想的“西北地区第一高楼”工程竟“被呼和浩特市政府列为2007年向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的项目”,这正说明了问题的实质。患有“政绩饥渴症”的官员,一听说港商有大项目、大手笔,就高兴得不辨真伪,特事特办,一路绿灯,惟恐财神爷跑了。
闹剧结束了,但王木匠的“骗子定律”应当让各级领导干部自省。时下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看,王木匠总结出的“骗子定律”,应当成为一个反面教材。倘若一些领导干部仍不改变政绩观,仍不能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虽然王木匠锒铛入狱了,但总有一天还会有“赵木匠”、“李木匠”继续招摇撞骗。如果这些领导干部能从“骗子定律”中汲取教训,克服政绩惟大的弱点,弥补制度缺失漏洞,“王木匠”之流就再无表演的舞台了。
责任编辑:liqiu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