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功劳簿”里看变化

转载 2008-11-12 《解放军报》
[导读] 10月19日上午,记者跟随南京军区某装甲团装步一连“学雷锋模范班”战士推着三轮车,来到徐州火车站广场为过往群众服务。战士熟练地在广场一角搭好了“学雷锋服务台”。不一会儿,电器维修、法律咨询、旅游导航台前人头攒动,前来寻求帮助的群众络绎不绝。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战士陈文浩技术精湛,不到半小时,就将两台“瘫痪”的电脑主机“起死回生”。班长汤浩楠对记者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彩电、
    10月19日上午,记者跟随南京军区某装甲团装步一连“学雷锋模范班”战士推着三轮车,来到徐州火车站广场为过往群众服务。

  战士熟练地在广场一角搭好了“学雷锋服务台”。不一会儿,电器维修、法律咨询、旅游导航台前人头攒动,前来寻求帮助的群众络绎不绝。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战士陈文浩技术精湛,不到半小时,就将两台“瘫痪”的电脑主机“起死回生”。

  班长汤浩楠对记者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等生活用品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我们学雷锋的内容也要与时俱进。补鞋、理发的人越来越少了。”

  中午返回连队后,汤浩楠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好人好事记录本”记下一笔:2008年10月19日上午,徐州火车站广场,全班战士共做了18件好事:为群众维修好了8件家用电器、2台电脑主机、3部手机、解答了5例涉法难题……

  连队指导员王晓建告诉记者:“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连队‘学雷锋模范班’战士就将每次学雷锋的情况进行记录,至今已登记了8本。这些‘功劳簿’激励着一茬茬战士坚持不懈地学雷锋。”

  翻看这些“功劳簿”,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上世纪70年代,学雷锋以缝缝补补、打扫卫生为主;上世纪80年代,学雷锋以维修手表、自行车、收音机为主;上世纪90年代,学雷锋以维修彩电、冰箱、洗衣机为主;进入21世纪,学雷锋则以维修电脑和法律咨询为主。

  “学雷锋内容的变化反映了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折射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汤浩楠边说边拿起第6个登记簿,给记者看了一次尴尬记录:1997年8月5日上午,全班战士到火车站开展便民服务,先后有3名群众抱来电脑、打印机等让我们维修,看着这些新设备,大家一个个束手无策。

  此事过后,“学雷锋模范班”战士积极学习科技、法律、管理等知识,努力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在第8个登记簿上粘贴着这样一封感谢信:“我叫马信太,2007年我准备办个采石场,因涉及法律、环保等问题,一直拿不定主意。后来,‘学雷锋模范班’战士得知我的情况后,主动帮我解答相关法律问题,使我成功办起了采石场……”

  8本“功劳簿”让官兵既看到了军营和社会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党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功劳,进一步坚定了大家走改革开放道路的信心。(记者 代烽)
责任编辑:caosongbing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