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30年 走上跨江新时速

转载 2008-11-07 《人民日报》
[导读] 以上图片依次为:70年代,狭窄破旧的盐城航道。80年代,连云港客运站的平板服务车。80年代,泥泞不堪、安全难以保障的乡镇渡口。90年代,淮安乡镇汽车站。 11月1日,国家重点工程——江苏的泰州长江公路大桥跨江主桥基础工程全面展开,控制性工程中塔进入最后承台施工阶段。该桥建成后连接泰州、镇江和常州,全长62.088公里,将成为国家和江苏干线公路网跨越长江的新通道。 南京市汤山街道上峰社区的花农

  以上图片依次为:
  70年代,狭窄破旧的盐城航道。
  80年代,连云港客运站的平板服务车。
  80年代,泥泞不堪、安全难以保障的乡镇渡口。
  90年代,淮安乡镇汽车站。

  11月1日,国家重点工程——江苏的泰州长江公路大桥跨江主桥基础工程全面展开,控制性工程中塔进入最后承台施工阶段。该桥建成后连接泰州、镇江和常州,全长62.088公里,将成为国家和江苏干线公路网跨越长江的新通道。

  南京市汤山街道上峰社区的花农,正忙着往货车上搬运鲜花。村村通公路让鲜花销量大增,花农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

  句容市下蜀村,8个月大的孪生兄弟曾志伟、曾志宏跟着父母坐农村客运班车,进城走亲戚。

  苏州市民在桥梁展览馆里,通过模拟驾驶仪,感受高速路桥的发展变化。

  连云港新浦汽车站的雷锋服务车已从80年代的平板车、90年代的三轮车,换成了新型的环保电瓶车。

  改造后的京杭运河常州段具备千吨的通航能力,唐小俊(掌舵者)也把父辈的小船换成了900吨的大船。

  1978年,乡间小路上骑自行车,摆渡过江,时速10公里

  1988年,普通公路上搭长途车,轮渡过江,时速20公里

  1998年,高速公路上坐公交车,跨桥过江,时速100公里

  2008年,苏南苏北在全国率先实现高速公路联网、路桥一体

  普通百姓自驾车行驶在高速路桥上,时速120公里

  

  路越走越宽,人越走越快,日子越过越甜美。长江两岸的交通变迁,正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

  长江,将江苏拦腰隔断,形成了“城乡二元”之外的“南北二元”经济结构。两岸百姓因此吃够了天堑阻隔的苦。

  而今,长江早已阻挡不了苏北苏南融合的脚步。江阴大桥、长江二桥、润扬大桥、长江三桥、苏通大桥……一座座世界级现代化桥梁跨江矗立,是跨越式发展的交通,“公铁水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管理新体系,摆脱了长江天堑的制约。一个以上海为龙头、苏南为跳板,牵引苏中、苏北快速崛起的规划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以交通一体化为基础的“长三角一体化”格局更加清晰。

  桥是路的飞越,路是桥的延展。30年前,中国的词汇里没有“高速公路”。而今,在历经16年建设后,江苏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725公里,密度居全国各省区之首,率先实现了高速公路联网畅通。“千里江苏一日还”,改革开放的新时速注解着跨江步伐。

  从苏通大桥看两岸,巨大桥塔身后的港口吞吐着活力。改革开放初的简易码头,已经成长为南通港、苏州港、南京港等亿吨大港,名列全国首位的江苏港口总吞吐量已超过10亿吨。古老的大运河在改革开放后重又焕发出青春气息,883公里的通航里程,成了名副其实的“水上高速”。“河宽了,我的船也变大了!”祖祖辈辈掌舵的船老大感慨万千。曾经得宠无比的长江客轮,已悄然退出了运载的舞台,当人们再回首,她的芳名已改为“游轮”,成为休闲观光之工具。

  城乡一体化,交通先行,让两岸农民从步行进城变成到村口坐车。30年前,江苏的农村公路不仅里程短,而且坑坑洼洼。而今,农村公路总里程增长了近10倍,达12万多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昔日进趟县城得花上一天的时间,现在农民兄弟出门就是客运班车,一整天完全可以去趟北京。想看“鸟巢”,搭上班车,可直达机场和火车站,7个机场和多次直达首都的动车组正等着呢。

  这就是跨越长江的新时速,以跨江的步伐,走向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市场化完善、国际化提升的新天地。

  汪祝君文  

  历史图片由江苏省交通厅提供  

责任编辑:liqiuli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