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辽宁日报: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转载 2008-10-31 《辽宁日报》
[导读] 面对当前省内外经济环境,继续保持辽宁发展的强劲势头,坚定信心至关重要。辽宁加快发展的信心何在?(一)辽宁发展的信心,源自振兴五年来良好发展势头的“惯性”。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五年,辽宁变化翻天覆地。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步伐加快,对外开放度提高,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就业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可以说,这五年,是辽宁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一般来说,一项重大政策出台,三至五年后会效应显现。今日辽宁恰逢政
    面对当前省内外经济环境,继续保持辽宁发展的强劲势头,坚定信心至关重要。

  辽宁加快发展的信心何在?

  (一)辽宁发展的信心,源自振兴五年来良好发展势头的“惯性”。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五年,辽宁变化翻天覆地。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步伐加快,对外开放度提高,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就业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可以说,这五年,是辽宁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一般来说,一项重大政策出台,三至五年后会效应显现。今日辽宁恰逢政策机遇期。 2007年,辽宁地区生产总值首度突破万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元。“双突破”是“惯性”的集中体现。以此为标志,辽宁振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目标是实现新的跨越。

  物质基础日益雄厚,增强了辽宁迎接挑战的实力,夯实了跨越发展的平台。根据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发布的振兴报告,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进步表现在诸多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农业连创佳绩;投资持续高速增长,结构逐渐趋于合理;社会消费需求趋旺,物价涨幅相对平稳;利用外资高速增长,外贸总额逐年增加;财政收入稳定增加,金融环境有所改善;国企改制重组加快,非公经济快速发展;资源城市转型加快,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可喜的是,不仅有良好的 “惯性”,还有新的 “加速器”。《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去年8月通过国务院批复,辽宁振兴由此进入新阶段。东北振兴与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一起形成了目前中国四大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格局。 《规划》中有针对辽宁的明确表述: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

  只要我们爱护好、引导好、发展好这一来之不易的“惯性”,辽宁经济列车就会全速行驶。

  (二)辽宁发展的信心,源自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的“后发优势”。

  目前,与发达地区比较,辽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是,我们可以直接利用最新技术创办最先进的工业部门,可以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从而找到一条发展的“捷径”。生产要素集聚是后发优势的最大效应。

  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上看,全球产业加速转移,特别是毗邻辽宁的日本、韩国制造业转移步伐加快,我们有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我省土地资源相对宽裕,劳动力成本较低,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教育文化、工业基础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只要在主导产业调整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资源开发项目上与之对接,就能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

  从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上看,受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影响,沿海地区民营资本完成原始积累后,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东南沿海地区开放引资主要靠外资,而辽宁不仅有外资,而且多了一个内资。我省近期到南方招商引资,内地资本对辽宁的看法今非昔比,一致认为辽宁希望很大、潜力很大。只要我们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就能够更快地吸引数量更大的内资。

  辽宁的后发优势,还体现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上。在“有保有压”中,我们的机遇很多。根据当前经济形势,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已由年初的“双防”调整为“有保有压”,保的就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辽宁是东北全面振兴这一重大战役的重要战场,是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承担着改革攻坚诸多试点使命,处在中央宏观调控“保”的范围。只要我们发挥后发优势,把每项工作抓紧抓实,最后两个月经济工作就大有可为。

  (三)辽宁发展的信心,源自于深刻研判省情基础上科学、清晰的发展战略。

  “惯性”、后发优势,终究要落到一个载体上。这个载体,就是三大区域:“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西北。三大经济区域各具优势。

  先看“五点一线”。首先是组合效应。沿海六城市一体化发展,可以达到开放新高度;其次是协同效应。各工业园区各具特色,同时,由于地缘相近,园区及企业可以合作互动、协同发展;规模效应。沿海经济带土地面积约占全省的1/4,人口约占全省的1/3,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近1/2。规模如此宏大的区域开发,已规划为东北地区的一级发展轴线,因而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知名度迅速提升。众多的开发区域和丰富的用地资源,又为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提供了广阔空间。

  再看沈阳经济区。中部城市群城市密集程度高,城镇化水平之高超过国内其他城市群;人口规模等级基本合理;自然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经济互补性发展,技术关联度高。

  三看辽西北。虽然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但拥有丰富资源和剩余劳动力,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很大。

  三大经济区犹如一张弓:弦紧绷,背厚韧,箭挟势。其目标,必然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早日实现全面振兴!

  (四)辽宁发展的信心,基础是民心所向、人心所向。

  归根结底,加快发展的力量源泉,在于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在中央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辽宁抓住东北振兴、沿海开放等多重机遇,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通过改革开放解决了传统体制下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国有企业重焕生机,就业压力逐步缓解,社会保障日趋完善。今年,省委、省政府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前三季度,民生工程结出了累累硕果。

  就业持续增加,1至9月,已完成全年就业任务的89%,实现实名制就业89万人;棚改继续推进,5万平方米以下城市连片棚户区改造接近收尾,棚改新区配套设施加快建设;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由50元提高到100元,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低保边缘户生活得到改善;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完善扶困助学体系,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费,农村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农村开发式扶贫继续推进,加快实施了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工程、敬老院建设、饮水安全工程、村村通油路工程。

  这就使民生得到极大改善,老百姓与党和政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极大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这既是加快发展的力量源泉,又是加快发展的有利环境。

  全省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促振兴,驾驭全局能力和领导发展能力不断提高,为辽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总之,我们的信心是建立在充分的客观依据上的。

  立足当前形势,着眼辽宁实际,做好年底前两个月的经济工作,加快发展,从而为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为辽宁实现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caosongbing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