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吉林省从去年开始,在省政府工作部门中开展绩效评估工作,对政府效率进行“拷问”。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以推进重点工作目标完成为重点,兼顾政府机关建设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式。今年是我省开展绩效评估工作的第二年,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省政府绩效评估委员会办公室(下称省绩效办)首次对我省80项省政府重点工作进行跟踪评估,52个部门被一一评估并划分等次或打分,最终评估成绩将计入年度评估总分。
评估内容
“总结去年的工作经验,我们感到,仅靠年终开展一次性评估,难以准确地评价部门的工作,因此必须要加大工作力度,把绩效评估贯穿在日常工作之中。从一定意义上说,跟踪评估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决定绩效评估工作的效果。”省人事厅厅长、省绩效办主任浦生林说。
2008年新的评估办法规定,今年各部门年终绩效评估等次,将由年度绩效计划完成情况评估、跟踪评估、领导评估和社会评价四个要素共同决定。
9月上旬,为期一个月的首次跟踪评估正式开始,下市州、进村屯,翻阅资料、专项检查、抽样调查……52个部门的80项省政府重点工作进度、质量和效益情况被一一察看。项目工作是否按计划时间启动?专项资金是否按照时限要求划拨到位?项目工作是否按照时限要求完成阶段任务?项目工作效果是否达到预期要求,群众是否满意?各部门对绩效评估工作是否重视,责任是否落实?
需要特殊关注的是,重点工作是否摆到了重要日程和突出位置,落实重点工作是否有创新举措和新的突破,还要关注社会评价。
评估分工
“以前有人反映,公布评估结果,承担重要工作的部门总排在前面,对其他部门不公平。”浦生林说,这次跟踪评估大胆创新,将职能相近部门划分为一个类别,由同一评估组评估,并单独排序。这样便于同类别部门之间的比较,有利于划分出评估等次,也减少各评估组之间因标准和部门业务不统一而造成的攀比和不平衡。
此次跟踪评估,52个部门被分为三类:20个经济调节和经济管理类部门、20个社会管理和政务管理类部门,以及12个市场监管和执法监督类部门,由省政府办公厅、省监察厅、省人事厅、省审计厅抽调的4位厅级领导带队的专职评估组分别评估。
评估方法
在做好跟踪评估的同时,也对各部门年度绩效计划完成情况实施平时评估,发现没有按照绩效计划如期完成的工作项目,或项目实施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可在平时评估中进行扣分,避免年底一次性的“秋后算账”。
根据各部门今年前8个月工作完成情况,跟踪评估组将把部门划分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4个等次;其中优秀比例不得超过本组评估部门总数20%,之后根据规定折合分值,按5%比例计入年终成绩。
评估形式
在跟踪评估中,除了采取听汇报等传统形式,还明确了部门重点绩效评估项目和实地察访项目,扩大了群众参与评价范围,实行了新闻单位全程参加并集中报道等方法。
听:评估组深入到各部门,听取该部门所承担的省政府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的进展情况。
查:查阅文件资料。对于未承担省政府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的部门和所承担重点工作目标任务没有项目现场的部门,评估组在听取汇报后,结合该部门年度绩效计划,查阅所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的相关资料,主要查阅工作计划、会议记录、工作部署文件、工作过程记录以及全国性的评价资料等。
看:现场实地察看。对于牵头承担省政府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且有项目现场的部门,评估组深入4个市州、14个县(市、区)、59个重点项目现场进行实地察访。
访:走访知情群众和服务对象。对涉及民生、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利益和节能减排任务的现场实地察看项目,实地发放1580人次调查表调研,充分了解人民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意愿。同时,还拍摄了大量的影像资料。
目前,省绩效办正进行评估总结,根据跟踪评估等次和平时评估扣分情况,对部门排序,将作为年终评估的参考。(实习生 王慧颖 记者 孙春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