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永驻的重要支撑——30年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与启示
转载 2008-10-21
《解放军报》
[导读] 导言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发生诸多变化。这些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个个崭新而严峻的课题。如何发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如何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如何构建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一个个“如何”对于政治教育而言,是挑战更是使命,是考验更是荣耀。30年实践探索,30年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把理论武装作
导言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发生诸多变化。这些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个个崭新而严峻的课题。如何发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如何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如何构建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一个个“如何”对于政治教育而言,是挑战更是使命,是考验更是荣耀。30年实践探索,30年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求真务实注重效益,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明显增强。
破茧化蝶,凤凰涅槃。改革开放的大潮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次次提升和超越,我们看到了人民军队这一传统优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又绽放出新的异彩。
30年前,正是由于“真理标准大讨论”,全党全国人民从“两个凡是”的精神樊笼中解放出来,实现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大突破,大飞跃。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种巨大变化又必然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们的思想、精神和价值观。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次次挑战中发挥出巨大的武装、引领、鼓舞和感染作用。
30年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积淀
第一,坚持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保持人民军队不变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贯穿始终
自清代至今,中国有三支有代表性的军队:满清的八旗军、国民党的北伐军到后来的国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八旗军入关之初,马踏中原,到了鸦片战争,一触即溃。国民党军队北伐时,所向披靡,到了解放战争时,一败涂地。英勇善战的解放军呢?打出了红色江山,成为保卫人民的钢铁长城。
三支军队的区别在哪里?是什么使农民为基础的军队英勇善战,所向无敌?还是毛泽东当年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所说:“八路军更有一种极其重要和极其显著的东西,这就是它的政治工作。”这里的政治工作很大程度上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和改造了每一个进入集团中的人,甚至让其做到“昨天在白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
任何军队都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是符合其国家及其阶级利益的思想政治教育。既然如此,为什么惟我军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为坚强有力?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一点是绝大多数国家和军队所没有的,就是传承不变的军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执政方式的转变,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变化,这种情况下,全社会的核心价值一直处于变化过程中,但军队听党指挥的核心价值观却从没有改变过,这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坚守关联甚大。
第二,坚持把提高部队战斗力,保证中心任务的完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军队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因此,是否有利于提高战斗力,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紧贴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实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军事训练等各项工作中,发挥服务保证作用,为生成、巩固和提高战斗力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如在几次体制编制的重大调整改革中,我们都及时引导官兵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全局利益,进退去留听从组织安排。先后进行了百万、五十万、二十万等三次大裁军,官兵一声令下,坚决服从。
正是由于思想教育围着中心转、跟着任务走,改革开放30年,我军经受住了国际国内政治风云变幻的考验,经受住了各种思想文化侵染和多元价值观碰撞的考验,经受住了利益关系调整的考验,经受住了军事斗争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官兵始终保持了昂扬的士气、顽强的作风和无坚不摧的战斗力。
第三,坚持有效转化内容、鲜活载体,作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感染力的突破口
改革开放后,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开始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开始重视政治思想的转化方式与大众接受方式的对接,比如,借助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等学科知识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便是一个重要突破。
在此基础上,还让官兵到鲜活的实践中感受政治思想的魅力,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强化。这其中有代表意义的是全军积极参与全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其中最耀眼的是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军民共建精神文明,这为延安时期开展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注入了时代内涵。正是由于军队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贡献,后来党中央在精神文明建设决定中明确要求,军队要努力走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前列。
至于鲜活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则主要反映在继承和发扬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典型引路的经验。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大众接受方式在变化。计划经济时代,可以通过一个典型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情况下,已经不可能以一个甚至一类典型引领社会。正是出现这种差异,一大批典型个人和群体涌现出来。正是借助各种典型,保证了部队在各种思潮涌来的情况下,广大官兵仍然追随主流精神,坚守核心价值。
第四,坚持把改善手段、优化方法、开拓领域作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科学化的基本途径
1984年,总政转发宣传部起草的《关于院校政治理论教育进一步开展电化教学的意见》,这标志着我军思想政治教育开始把改善手段作为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自此以后,现代化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
上世纪80年代初,面对汹涌而来的商品经济大潮,处于阶段性迷失的,并不仅仅是青年,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老的办法不行了,‘左’的办法不灵了,新的办法又不甚明了。”路在哪里?人们都在思考,在探索。
很快,探索和突破的目标确定在形式、手段和方式方法上,即通过改变传统的:“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代之以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的形式、手段和方式方法。
于是,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成为鉴别思想政治教育改进与否的重要标准。风靡全国的李燕杰的演讲被引入部队,演讲赛、辩论赛、知识竞赛广泛开展。幻灯片、多媒体、电化教学等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进入课堂。直到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的改进仍然在进行之中,电视报告、远程教育、网上论坛,已经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向纵深突破,一些新经验、新方法先后创造出来。官兵走出军营看改革,城市行、企业行、农村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出新的形式和有效方法。
在走出去的同时,还采取了引进来。总政与团中央联合开展了“为边陲儿女挂奖章活动”,这在边防官兵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尤其是伴随一场边境冲突,展开了军地青年的大规模交流活动,由此而来的“理解万岁”叫响全国,也将部队官兵献身国防的自豪感、责任感强烈地激发起来。
第五,坚持把广大官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努力调动其参与热情,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官教兵,兵教官,官兵互教,是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改革开放后,我军思想政治教育在结合时代特点的同时,继续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做法,并且将之固化为基本教育形式。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改变思想教育影响力下降的问题,全军大力开展了“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纪律的人讲纪律,有道德的人讲道德”的官兵自我教育活动。期间最为突出耀眼的是一批战斗英雄走上讲台,现身解读理想信念与价值观,不仅影响了部队官兵,也感动了全社会,由此引发了全国性的“英雄热”。
让受教育者参与社会和部队热点问题讨论,直接担当问题的解析人,也是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形式。1982年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张华,因救落入粪池的老农而光荣牺牲,一场关于以大学生的生命换取老农民生命值不值?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80年代末期的“蛇口风波”大讨论,等等,这些源自社会的讨论题目,都适时引入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让广大官兵在参与讨论中寻求正确的答案,效果十分明显。比如,由于全军官兵广泛参与“得失观大讨论”,而确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在“山上守卡子,山下数票子”的巨大反差面前,仍然矢志国防,并且响亮地喊出“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口号,由此造就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30年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在汶川地震过程中,西方媒体有两个惊讶,一个是想不到中国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那么好,另一个是想不到部队到灾区不携带武器。这一点对于中国人民和其子弟兵来说,都是不存在疑义的事情,因为这源自我军的性质、宗旨。
深入思考,我们便不难看出,我军在强化核心军事能力的同时,需要担负更多的使命任务,因而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从30年经验积淀中获得启示,寻找未来作用发挥的突破口和增长点。
启示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只要做到以党的创新理论来武装,就能够产生强大的思想征服力
作为以传播政治思想为基本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依赖于党的创新理论,看一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哪个时期党的创新理论鲜活、生动,富有科学性,哪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便活跃和更富成效。
正是这一基本规律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展开,包括深入理解和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真正以党的创新理论来武装,借助创新理论的魅力、征服力保证自身的作用的最大发挥。
启示之二:思想政治教育只要有效继承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并将这些传统时代化,就能够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
我军81年的辉煌,奠基于这支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基本原则和根本制度之上,建立在对核心价值的坚守和秉承之上。
改革开放30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得益于开拓和丰富,但这种开拓和丰富无不奠基于传统经验,或启示于、成长于传统经验之上。这也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我军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承担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今天和未来继续发挥强大的作用力,就必须到传统中寻找营养,必须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
启示之三:思想政治教育只要做到根植于鲜活的社会实践,与广大官兵的生活、情感、心灵、思想息息相通,就能够产生强大的思想导引力
正所谓实践之树长青,理论是灰色的。如何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由“灰色”变得鲜活,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最重要地是到广大官兵中去,与他们心灵相通,情感共鸣,实现同频共振。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到群众中去才会产生作用,是由其规律决定的,也是我军的传统经验证明的。因为这项工作必须与受教育者息息相关,才能找到共鸣点和突破口,才能随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释疑解惑。固守于象牙塔里的所谓理论,要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是困难的。
启示之四:思想政治教育只要做到与国家、民族的跃升,与军队建设的步伐相一致,就会产生强大的生命力
我军没有独立的目标和旗帜,所坚守的是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党的方向为方向、党的意志为意志。同时,其价值体现于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之上。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自然没有超出党、国家、人民赋予使命任务之外的目标追求,惟有紧贴党、国家和民族的前进方向,紧贴军队建设的前进步伐开展工作,生命力才会产生出来。
启示之五:思想政治教育只要勇于创新,不断开拓,坚持以更富时代性的思想内涵和精神灌注于官兵,就能够做到魅力永恒,活力永续
创新是民族之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创新更显其重要。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在变化,一些以往产生教育作用,激发思想动力的手段、方法、内容,效力也有降低。如果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引领潮流的勇气和能力,便无以发挥作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求效力。雄关漫道,风雨兼程。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共进,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挑战。让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过程中,再创辉煌。
责任编辑:shishi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