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恶意逃避预收费资金监管,引发“退费难”“卷钱跑路”问题;加上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不断变种,收取高额培训费用,脱离监管,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此,瑞安市“双减”工作专班联合瑞安市消保委通过以案示警的方式,提示消费者注意以下消费陷阱:
一、储值优惠吸引人,预付学费退费难
一次性购买课时数越多,每节课的单价就越便宜,是一些机构诱导消费者预缴、多缴学费的惯用手法。一旦消费者因课程或培训机构经营出现问题而要求退费时,往往遭遇退费难。
相关案例:2022年瑞安市有关部门接到十几件关于XX亲子游泳中心的投诉,投诉人都在该中心办理了金额为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的会员卡。因疫情原因该亲子游泳中心资金周转困难称要闭馆,让消费者转至其它游泳馆,消费者不能接受要求退费,但游泳中心一直拖延回避,不予回复。
二、卖点宣传套路深,培训效果差太远
小模特、小主持人、记忆力提升等是校外培训机构常见卖点,他们宣称为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家长们交着昂贵的学费,怀揣美好愿望,但现实却常常给出一击重棒,部分培训机构背后往往隐藏着机构虚假宣传、培训资质不一、办学实力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
相关案例:2023年4月,许多消费者反映将孩子送进飞云街道某记忆力提升培训班,签订协议时负责人承诺邀请“名师”对学生进行辅导,但后期很快更换了老师,上课形式改为网课,培训效果差,消费者要求退款遭拒,负责人还玩起了“失踪”,无法联系。
三、霸王条款侵权益,格式合同藏陷阱
培训机构提供的格式合同可能“暗礁”丛生,暗藏不公平不合理格式条款,如“协议一经签订,概不退款”“所有课程将在课程有效期满后自动截止,未结束的课程将自动作废”等均涉嫌“霸王条款”。
相关案例:有消费者在瑞安市XX模特有限公司购买了96节课的课包,花费14880元。2023年4月续费13600元续购了此课包但未签合同,仅微信转账。5月消费者提出退课,按合同注明他认为自己只要支付2022年课包的20%手续费,2023年的未签合同应全额退还,商家则表示还需另签订一份退款协议,收取10%手续费才可以退2023年课包,另外还要扣除2022年30%的课包手续费,双方意向悬殊,相持不下,消费者只得向有关部门投诉寻求帮助。
四、包退承诺很诱人,实际操作难
在公考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公考培训行业发展也蒸蒸日上。“能考上,一劳永逸,钱花得值当;考不上还能退钱,也没有什么损失”是很多考生选择报此类价格不菲“包过班”的心态。“不过包退”看似无风险其实套路深,真要到退费的时候则是各种推诿拖延,免责理由一大堆。因而,考生在选择此类“不过包退”班时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套路才能少踩坑。
相关案例:2022年至2023年,瑞安市消保委接到了数十件关于XX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的投诉。公务员、事业编制考试的面试环节对于一些首考的“小白”而言非常陌生,这些培训机构常常打出“不过包退”等承诺,吸引考生们报名参加,签订的协议中关于退款的条款内容也清晰明确。但当投诉人面试未过关而向其提出退款要求的时候,培训机构负责人则表示要排队等待。临近承诺退款日之时,负责人又改口说总部出了新规,所有退款须分月返还,如能接受就签字;如无法接受,则建议直接诉讼解决。而此时,投诉人才发现条款中关于诉讼地的选择是该培训机构总公司所在地,这对于消费者来说陷入两难境地。
温馨提醒 一、审慎选择培训机构 消费者如有培训需求,应理性选择培训机构。一看“证照是否齐全”,校外培训机构应取得主管部门的许可,办理《营业执照》(或有《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二看“师资是否合格”,即从事培训的教师应当具有教师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三看“收费是否公示上墙”。即收费项目、标准等应在校外培训机构显著位置公示。 二、签订规范服务合同 消费者在缴纳培训费前,要与校外培训机构签订由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特别要关注涉及课程、从业人员、费用的条款,明确约定退费情形、退费方式,同时索取正规发票并妥善保管。 三、理性支付培训费用 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学生家长可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https://xwpx.eduyun.cn/)选择适合的培训机构,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请家长在预付课程学费时务必保持理性,抵制校外培训机构以各种优惠、折扣、送课等方式诱导超标超期超额缴纳费用。 四、警惕机构虚假宣传 一些培训机构为获得最大客源、最大利益,刻意夸大宣传培训效果、培训成绩、从业人员力量,有的甚至虚假承诺“包退”、“确保过线”等。建议家长和学生务必要“三思而后行”,实地考察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办学场所、从业人员水平、经营情况、设施设备等情况后再决定。 五、消费别忘索要票据凭证 消费凭证是消费者购买课程、接受服务的重要证据,也是与经营者发生纠纷时最重要的维权举证材料。消费者在消费时要向商家索要相关消费凭证,以备日后维权之需。若发生消费纠纷或发现违法线索,可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全国12315平台,或上支付宝搜索“消费宝”小程序,通过“我投诉”栏目进行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