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教育部最新通知:严禁!

2022-03-04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1

非学科培训监管措施公布


近期,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恶意涨价等问题引发社会关注。年前开始,多个部门对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工作已经启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也提到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应体现公益属性,防止出现新的野蛮生长。


后续如何统筹加强对学科类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对于非学科培训机构,下一步有哪些治理计划?


对此,近日教育部校外培训监管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关于近期一些地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恶意涨价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非学科类培训与学科类培训一样,都是立德树人的事业,都应坚持公益属性,遵循教育规律,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有效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针对近期非学科培训恶意涨价、违规倾销课时等问题,教育部高度重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初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把非学科类培训监管作为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把握特点,区分非学科类培训与学科类培训的异同,准确把握非学科类培训以素质类为主、行业属性突出、种类繁多等特点,加强研判,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理顺体制,建立由体育、文化、科技、人社等行业主管部门为主负责,教育部门统筹协调,发改、财政、民政、市场监管等其他综合部门共同履责的综合监管机制。


三是明确规范,建立相应的价格、人员、材料等规范,完善准入制度,明确标准要求。


四是抓住重点,首先加强非学科类治理的顶层设计、蓝图规划,其次对行业准入、价格调控、日常监管等重点问题逐个破解,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增强非学科类培训治理实效。



2

教育部制订《校外培训监管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界定严重违法行为


2月28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相关负责人指出,教育部正在制订《校外培训监管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对校外培训行业中的“严重违法行为”作出界定。


今年2月,教育部、中央编办、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深入推进校外培训综合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建立完善严重违法惩罚性赔偿和巨额罚款制度、终身禁入机制,让严重违法者付出应有代价。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校外培训是良心的行业,不能变成逐利的产业。“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惩重罚,形成警示震慑。


记者注意到,此前市场监管部门对培训机构的罚款大多在几十万,且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方面。《意见》中的“严重违法”行为指的是哪些行为?“巨额罚款”能达到多少数额?对此,上述负责人解释称,严重违法行为原则上指全国性、跨区域,有重大影响、巨大危害的案件。据悉,教育部正在制订《校外培训监管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对此作出明确界定。“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可对举办者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巨额罚款的额度要根据其非法收入来具体确定。”



3

高中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是否按“双减”执行?教育部:从严监管


新京报讯(记者 冯琪)高中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是否要按照“双减”政策严格执行?2月28日,教育部对此作出回应称,高中阶段也应从严监管,对于家长和学生的学科类学习需求,学校要通过拓展和补差积极满足。


教育部在2022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落实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严格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执行的政策要求。记者注意到,有家长对此提出不同看法称,当前,各地高中教育发展不均衡,在高中生面临高考任务的情况下,若高中生无法在节假日、双休日参加校外培训,会导致校内“集体补课”情况出现。


对此,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双减”政策规定,统筹做好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不再审批新的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对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管理,参照本意见有关规定执行。


“目前,各省(区、市)结合本地实际,严格执行。”上述负责人强调,高中也必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合理安排未成年学生的学习时间,保障其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要求,从严监管,防止产生新的培训热。


“对于家长和学生的学科类学习需求,学校要通过拓展和补差积极满足。高中学校既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又要按照各地规定严防违规集体补课。”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4

彻底斩断竞赛与机构利益链条!

中小学生竞赛管理办法将修订


斩断竞赛与机构利益链从何“下刀”?媒体:证书不与升学挂钩

来源:北京青年报 撰文:丰收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针对各种竞赛活动中存在的借机开展培训、收费或变相收费、评奖过程不够规范、清单外竞赛违法违规举办等问题,根据“双减”意见等文件精神,教育部正会同相关部门对《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修订和完善,以彻底斩断竞赛与培训机构的利益链条。


“凡学皆比赛,凡赛必获奖”,这是媒体对一些“大奖赛”泛滥成灾造成负面影响的经典概括。在“大奖赛”泛滥的背后,往往都有培训机构的影子——培训机构不但围绕“大奖赛”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训,还组织学生报名参赛。不少培训机构墙上就贴着“大奖赛”的宣传海报。事实也表明,不少涉及中小学生的竞赛与培训机构都存在利益勾连。


不少赛事组织者都向参赛者收取一定的报名费、参赛费或变相收费,培训机构不仅从参赛培训中收取培训费,组织学生参赛后还可能获得相应提成,而学生参加这种竞赛即便获奖也没有多少含金量,还是要付出不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如今要彻底斩断竞赛与培训机构的利益链条,值得期待。


斩断这种灰色的利益链该从何处“下刀”?教育部门应先从制度建设入手,修订和完善《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主要是进一步调整竞赛评审流程、细化竞赛组织要求、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制度是规范竞赛活动的基础,当该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无疑便增强了约束力,使得竞赛与培训机构的利益勾连很难再得逞。


除了管好合规赛事,还应规范管理合规名单之外的赛事。从教育部去年9月公布的名单看,2021-2022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分为自然科学素养类、人文综合素养类和艺术体育类三大类共36个赛事。既要斩断这些赛事与培训机构的利益链,还要规范36个赛事之外由各种民间协会、民间组织举办的涉及中小学生的赛事,因为后者往往问题更多。


同时要思考一个现实问题:为什么很多竞赛盯上了中小学生?从积极角度看,组织部分竞赛是为了提升学生某方面的意识和素养,激励学生在某些领域积极探索、创新,为有某些特长的学生提供发光的机会。但换一个角度看,某些竞赛更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各方利益——举办者通过赛事来赚钱,培训机构参与“分肥”,而参赛学生则是为了今后升学。


也就是说,某些竞赛(尤其是非学科类竞赛)之所以盯上中小学生,是因为看准了学生和家长有需求——希望参赛获奖对于升学有帮助。虽然权威文件明确规定,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但某些重点学校或者学校重点班在招收学生时,由于招生名额有限,会在一定程度上参考其他证明材料,这让一些家长看到参赛获奖的价值所在。


所以,要想彻底斩断竞赛与培训机构的利益链,还要从源头或者根源“下刀”——无论是招生、分班,还是评优、选拔班干部等方面,都必须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彻底斩断与各种获奖证书的联系。当中小学生各种竞赛获奖证书从此不再与升学等现实利益挂钩,社会上的各种商业性竞赛自然会失去市场,竞赛与培训机构之间自然而然也缺乏利益勾连的基础。



5

重磅!山西年底前告别“公参民”!


日前,《山西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清理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印发,决定对公办学校(含其附属学校、校办企业、学校基金会、学校工会等附属机构)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统称“公参民”学校)进行专项清理规范。2月25日,省教育厅对上述《通知》进行了解读。



图片

《通知》明确

“公参民”学校清理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 一是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

  • 二是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含具有财政经常性经费关系的其他单位、政府国有投资平台、政府发起设立的基金会、国有企业等)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

  • 三是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含公办学校以品牌、管理、师资等无形资产参与办学)的义务教育学校。

我省要求

  • 各地不得再审批设立新的“公参民”学校;

  • 公办学校不得转为民办学校或者以举办者变更、集团办学、品牌输出等方式参与举办或变相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 对现有“公参民”学校视情况转办为公办学校、继续举办为民办学校或终止办学。

七种类型需清理规范

  1. 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应办为公办学校。

  2. 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应办为公办学校。

  3. 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的地区,由地方政府引进区域外公办学校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应办为公办学校,完善管理模式。

  4. 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符合“六独立”要求(即独立法人资格、校园校舍及设备、专任教师队伍、财会核算、招生、毕业证发放)的,可继续举办民办学校,但应在履行财务清算等程序,并对民办学校及相关单位、企业等冠用公办学校校名或校名简称进行清理后,公办学校逐步退出;经协商一致且条件成熟的也可转为公办学校。

  5. 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不符合“六独立”要求的,地方政府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应视情况将其转为公办学校或终止办学。

  6. 新建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的义务教育学校应当建为公办学校。

  7. 既有住宅小区配套建设的“公参民”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转为公办学校,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学位、继续办学

图片

我省要求

  • 要坚持属地原则、以县为主,全面摸底排查、理顺体制机制,确保“公参民”学校全部纳入清理规范范围,确保2022年年底前全部清理规范到位。

  • 对执行不力、顶风违规变相审批的或限期整改不到位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6

9个月收益26.3亿,粉笔科技赴港IPO


昨天晚间消息,职业教育平台粉笔科技向香港联交所递交IPO招股书,正式启动上市计划,中金、花旗、美银证券为联席保荐人。


微信图片_20220304130919.jpg


招股书显示,粉笔科技主营业务为成人职业教育服务,在线培训、线下培训以及教材、教辅材料是其核心收益来源。此次募资用途为丰富课程内容、扩大学员群体、加强技术开发能力、改善技术及基础设施等。


财务数据显示,粉笔科技2019年、2020年收益分别为人民币11.6亿元、21.3亿元,2021年1-9月收益为26.3亿元,同比增长约80%;从净利润上看,粉笔科技2019年经调整净利润为1.75亿元,2020年净亏损3.63亿元,2021年1-9月其净亏损扩大至7.82亿元。


用户数据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粉笔科技线上平台已积累4530万线上付费人次;2020年、2021年平均月活跃用户分别为约470万人、约650万人,同比增长62%、38%。线下业务已覆盖中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260多个城市,线下付费人次累计超170万。



7

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离职,

新东家竟是老熟人


去年8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发布会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李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时,李亮代表新东方表示,新东方严格落实“双减”文件中关于课程内容、授课时间、资金监管、收退费政策等方面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保障学生和家长正当权益。新东方将坚决杜绝超前超纲超强度培训,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深入探索并推进素质教育领域创新发展,真正做好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随着官宣停止经营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业务,北京新东方学校也转型成立北京新东方素质成长中心。不过,对于一手将北京新东方学校中小学校外培训做起来的李亮而言,素质教育并非其所擅长的领域。于是,春节之前,他悄然从新东方离职。


如今,离职后的李亮实现了“再就业”,“摇身”就任杭州交个朋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开资料显示,杭州交个朋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乃是交个朋友电商学苑的关联公司。至于“交个朋友”的品牌创始人,则是前新东方名师罗永浩。也就是说,李亮离职之后,“投奔”了“旧相识”罗永浩。


微信图片_20220304130915.jpg


现在,李亮又恢复了“校长”的身份。几天前,交个朋友之电商学苑在抖音正式开播,名誉校长为罗永浩,校长则是李亮,所开展的业务主要是做直播带货的线下培训。对此,罗永浩特别提到:“我和李亮老师往这一坐,就代表了直播电商行业和培训行业的两块天花板。如果我们不出手,我想广大的网友可能都不答应。”


从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到交个朋友之电商学苑校长,李亮也算是从教培转型到直播带货领域。这倒是与新东方的转型发展亦步亦趋。


然而,从业务服务来看,李亮大有填补新东方直播带货“短板”的考虑。新抖数据显示,自去年12月28日转型以来,东方甄选共直播26场,累计销售额454.76万。这个数据与罗永浩数亿元的“真还传”差距明显。以至于坊间有言:“东方甄选百人团队,比不过一个罗永浩”。


而今,李亮加入到罗永浩的“交个朋友”中来,显然还是看好直播带货主播的培训市场。据称,交个朋友之电商学苑目前有三种课程,分别是主播新星营、主播进阶营、商家实操营。除了主播新星营支持线上教学,其余课程都是线下班。这些课程首期开班时,罗永浩都会去讲一个半小时的课。


作为交个朋友之电商学苑校长,李亮与罗永浩联袂直播。这场2小时46分钟的直播,交个朋友之电商学苑共吸引39.68万人次。直播当晚,共卖出115.41万的销售额。其中,2980元的线上主播新星营课程被抢购一空。



8

多三家!

海淀29家校外培训机构可以开班


2月25日,海淀区“双减”工作专班办公室发布消息,为保障家长和学员权益,严格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进一步强化对培训收费的监管,根据相关政策要求,海淀区持续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费收取账号予以公示。


此次公示内容为已完成收费备案审核在2022年2月21日至4月30日计划开班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信息。公示名单中,包括海淀区高思培训学校、海淀区百闻外语培训学校等29家培训机构。公示内容涵盖机构名称、办学地址、资金监管银行、学费收取账户。海淀区表示,后续将根据收费备案审核情况动态调整。未在名单内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在此期间不得收费。


一周之前,海淀区已发布公告,首次对26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费收取账号予以公示。


海淀区最新公示的29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校区及收费账户公示信息(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微信图片_20220304130911.png
微信图片_20220304130909.png
微信图片_20220304131112.png


海淀区首次公示的26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校区及收费账户公示信息(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微信图片_20220304130905.png
微信图片_20220304130901.png



9

罚款3650万元!

涉及新东方、学而思等15家校外培训机构


新京报讯(记者 冯琪)2月28日记者获悉,2021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新东方、学而思、作业帮等15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重点检查,并对上述企业的虚假宣传行为和价格欺诈行为予以顶格处罚,罚款共计3650万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校外培训价格与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情况。市场监管总局首次依据《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打出“组合拳”,开展综合执法检查,发挥了市场监管的综合效益。


同时,突出“重点”。上述负责人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是人才、资本和技术的高地,也是校外培训机构“大牌云集”的区域,这些地区的家长和学生也最为焦虑。因此,这次专项整治工作在上述地区重拳出击,开展重点检查。从执法检查结果来看,成效也比较显著。


据悉,市场监管总局组建三个专案组赴重点城市开展执法检查。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12345、12315等平台积极收集投诉举报线索,在一个月之内查处15家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行为等一批典型案例,形成有效震慑。


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积极配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双减”工作要求,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价格与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工作。



10

教育部最新通知:严禁!


微信图片_20220304130855.jpg



为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规范校园视力检测和近视防控相关服务工作,切实维护儿童青少年健康和权益,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校园视力检测与近视防控相关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严禁无资质机构入校开展视力检测。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开展学生近视等常见病监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要对相关检测机构严格把关,坚决杜绝无资质的机构入校开展视力检测。学校开展学生视力监测等工作,应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开展。


《通知》要求严厉打击虚假违法营销宣传行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卫生健康、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近视防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法从严查处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度数修复”等误导性表述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进行营销宣传的行为。


《通知》要求严控近视防控产品和服务质量。禁止向校园提供未获得相关资质的近视防控产品和服务。采用质量认证手段推动近视防控工作,开展教室照明和读写台灯等健康照明产品、桌椅人体工效学产品、眼视光产品、学习用品、验光配镜服务等认证,提升近视防控产品质量和视觉健康服务水平。健全政府、行业、社会等多层次认证采信机制,广泛宣传获得认证的眼视光产品和服务。


《通知》要求严格视力监测数据安全管理。监测组织部门、学校和检测机构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加强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应用等全周期安全防护。不得私自对外泄露学生个人和视力等信息,不得与第三方共享用于商业用途,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通知》要求严格视力检测与相关服务督导检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协同配合,对检测人员资质、工作流程和方法、质量控制以及近视防控产品和服务提供情况等开展专项检查和督导,严肃处理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的机构,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来源: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costner1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